< a href="http://www.pop800.com">在线客服
您的位置:踏浪旅游网 > 目的地
河南省,安阳 正处在:旅游旺季 想去(2) 去过(0)

猜您喜欢

安阳

介绍

安阳文化地理

安阳市位于中国河南省的最北部,地处山东省、山西省、河北省、河南省四省毗邻处。从中国版图上看,它正居于中心部位。

本市西倚巍峨险峻的太行山。太行山是中国少有的几条南北走向的山脉之一。八百里太行神秘而美丽,它隐藏着无数古老的神奇故事。由太行山麓发源的一条河流经市区,这就是古老的甲骨文中已有记载的洹水。


安阳是纵贯中国南北的京广铁路大干线上的一个重要车站,从安阳至首都北京,铁路里程为508公里。


安阳也是西高东低。大致以穿越市区的京广铁路为界,西部重恋叠嶂、丘陵起伏,属于太行山之东麓,而东部是一望无际的平原,是华北平原的一部分。西部最高处海拔1667米,而东部最低处海拔仅50米,显而易见地呈阶梯状。


安阳市是河南省重点工业城市,总人口为500万人。共辖区五县四区。工业门类齐全,有钢铁、煤炭、电力、电子、机械、轻工、医药、建材等行业。工业产品1000多种,出口产品远销世界101个国家和地区,中国最大的彩色显像玻壳生产基地和河南省最大的钢铁企业成为安阳支柱产业。


安阳资源丰富,主要矿产有煤、铁、矿石、大理石、石英砂、水泥灰岩等,主要农产品有小麦、玉米、棉花、大豆、花生等,是河南省的主要棉产区。红枣、蜂蜜、山楂、核桃、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洹水汤汤、其流浩浩、殷墟、甲骨文、青铜器、周易、安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你展现了一个古老文化和现代化文明水乳交融的奇迹,它那璀璨迷人的古老文化和青春勃发的现代气息给您提供了投资置业,大展宏图的契机。


气候

安阳的气候为典型的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气候温和,四季分明,日照充足,雨量适中,春季温暖,夏季炎热多雨,秋季凉爽,冬季寒冷干燥,历年平均气温12.7-13.7℃。极端最高气温43.2℃,极端最低气温-21.7℃。全年平均气压1001.5毫巴。全年降雨量为606.1毫米

地理环境

安阳位于河南省的最北部,地处山西、河北、河南三省的交汇点。西倚巍峨险峻的太行山,东联一望无际的华北平原。现辖一市、四县、五区、一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安阳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1])、一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红旗渠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2])、一个省级高新技术开发区(安阳中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3]和九个省级产业集聚区。东经113°37′至114°58′、北纬35°12′至36°22′之间,地处晋、冀、豫三省交汇处,西依太行山脉与山西接壤,北隔漳河与河北省邯郸市相望,东与濮阳市毗邻,南与鹤壁、新乡连接。西部为山区,东部为平原。


最佳旅游时间

最佳旅游时间

春季和秋季最佳。

春秋温暖,夏季炎热,冬季寒冷干燥,年平均气温为14.9℃,春秋时节的安阳气候宜人。

安阳的重要景点以文物古迹为主,所以没有明显客流上的淡旺季之分


不得不做的事
null
经济发展

安阳是河南省的重要工业基地,已初步形成了冶金、电子、化工、电力、机械、纺织、医药、烟草等工业体系。全市现有限额以上工业企业466家,大中型企业64家。安阳钢铁集团公司、安彩集团公司被列入全国500家最大工业企业。安彩集团是中国最大的彩色玻壳生产基地,产量位居世界第四。“安彩”牌玻壳、“YA”牌热轧带肋钢筋、“红旗渠”牌香烟、“金钟”牌电池等产品成为全国或全省知名品牌。近年来,安阳充分发挥区位优势,不断加快经济发展步伐,综合经济实力逐年增强。


初步核算,2011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1558亿元,居全省第5位,比上年增长12.1%,增幅高于全省0.5个百分点。其中,一产增加值175.2亿元,增长3.7%;二产增加值982.2亿元,增长14.7%;三产增加值400.6亿元,增长10%。人均生产总值达到30190元。三次产业结构为11.3:63:25.7。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升5.6%,其中,粮食价格上涨13.4%,菜价格下降3%,油脂价格上涨14.5%,肉禽及制品价格上涨30.7%。全年城镇新增就业人数11.7万人,安置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4.3万人,就业困难对象再就业1.6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176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4%。


全年粮食总产量达到338万吨,比上年增长1.1%;棉花产量1.6万吨,下降10.9%;油料产量24.4万吨,下降6.2%;蔬菜产量552.9万吨,增长3.7%。


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892.7亿元,增长15.7%。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805.1亿元,增长18%。其中,轻工业增加值168.7亿元,比上年增长18.3%;重工业增加值636.4亿元,比上年增长17.9%。高技术产业增加值24.7亿元,增长35.4%。


全年财政一般预算收入77.4亿元,比上年增长18.9%。年末全市总人口为571.3万人,常住人口为515万人,城镇化率为40.49%。出生人口5.86万人,出生率10.25‰;死亡人口3.2万人,死亡率5.61‰;全年净增人口2.66万人,自然增长率4.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