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href="http://www.pop800.com">在线客服
您的位置:踏浪旅游网 > 目的地
青海省,海东 正处在:旅游旺季 想去(0) 去过(0)

猜您喜欢

海东

贴士

贴士 

土族除具有自身的文化特点外,在发展过程中受汉族、藏族文化影响较深,在生活、服饰、习俗等方面表现出较多的汉、藏文化色彩。土族有本民族的语言,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大多数土族,在本民族中以土语对话,也习汉文,十分重视汉文化教育。



娱乐活动

娱乐活动   

海东地区文化娱乐设施相对落后,但群众性的文化活动十分活跃。现有公共图书馆8个,总藏书50.88万册、件;有文化部门电影院、影剧院10个,共有1万座席;有文物保护管理单位9个,从业人员35人,文物藏品2,846件,其中一级品55件;有博物馆或文管所9个,从业人员22人,文物藏品18,159件,其中一级品24件。广播电视事业基本形成了以无线广播、电视台为主体,包括调频广播、地面卫星接收系统、有线广播、有线电视等相结的多种类、多功能的传输服务网络。全区广播、电视节目混合人口覆盖达到80%以上,全区6县都开通了有线电视节目。


民俗节庆

土族波波会 "波波"为土族语,意为法师作道场。俗称跳神。青海省互助县土族不仅信仰藏传佛教,而且信仰从汉地直接传入的神(礻氏).供奉神(礻氏)的寺庙每年都要举行酬神祭祀活动,一些地方没有固定寺庙,也要搭起帐篷神庙进行祭祀,届时要清"波"来作道场。"波波会"的主要仪式有:竖幡、跳神、招魂、放幡、卡卦等。"波波会"是土族传统的民俗活动,每逢农历二月二、三月三、四月八等日子,青海互助县的许多土族乡村都要举行"波波会",时至今日,每年的"波波会"仍香火旺盛,法鼓不停。 土族纳顿会 "纳顿"是土族人的传统节目。"纳顿"土语为玩的意思.每当夏粮收割完毕,人们为了感谢神灵、欢庆丰收的"纳顿"会的鼓声就敲响了。从农历7月12日一-9月15日,数十里的川道沉浸在节目的欢乐之中,到处彩旗飘动,鼓乐喧天。人们穿上最好的服装从下川到上川,追随着纳顿,笑逐颜开,扶老携幼,探亲访友,畅谈丰收的喜悦和对来年美好生活的祝愿。纳顿会前后持续63天,堪称世界上最长的狂欢节了。 七里寺花儿会 七里寺,原名"慈利寺",是当地的一座庙宇。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地成了"七里寺",现在成了一个地方的地名总称。在七里寺,还有一座药王庙,一个药水泉。   关于药水泉、花儿会有一个美丽的传说,说明七里寺花儿会的起源与这药水泉有密切的关系:相传在很早很早的时候,有个药王爷,腾云驾雾路过这里。到这地方时,发现这地方相当美,于是他看着看着就入迷了.一不小心,身上的葫芦掉下来了,葫芦一直滚到山沟.在半坡上,塞子开了,药水洒了一地,再后来,葫芦钻到石缝里了。山坡上的都变成了中药材,如黄荠,拘祀,柴葫芦等。滚到山沟的则从石缝里冒出来了,冒个没完,形成泉水。当地一个牧童,他的一头牛,天天下山时总单独行动,渐渐地它越长越肥,越长劲越大,与别的牛不一样,健壮得很。后来,牧音跟着牛,发现牛专门喝这些泉水。于是他也喝,那水与别的泉水味道不一样,后来他才发现泉水还能治病。以后这药水出名了,四面八方的人都到这里喝水,周围的民众为了感谢药王爷,就在七里寺附近建了一个药王庙,供大家烧香,磕头。过去,除了喝药水,还有人到药王庙求神药。药王庙建后,慢慢地,来的人越来越多,男女老少都有。年轻人除了喝水、逛庙会外,渐渐地唱起了花儿,越唱越多,于是形成了花儿会。七里寺的花儿会因此就跟药水泉,药王庙有了密切的关系。 六月初五下午,这里已经搭上了许多帐篷(主要是做买卖的);一些"先行者"们甚至已经开始纵声歌唱。整个会场有一种节目般的热闹气氛。 六月初六:四面八方的人们,穿上大红大绿十分鲜艳的服装,乘车、拖拉机、骡车,或是步行,来到七里寺花儿会场。妇女们打着伞,男子们戴上草帽,穿上他们平时也许舍不得穿的最艳丽的服装,唱花儿来了。回望来路,络绎不绝的人流向七里寺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