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郸位于河北省南部,地处太行山东麓、淦阳河上,是晋冀鲁豫四省接壤的腹地。邯郸市是河北省最古老的城市,也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城邑。早在2000多年前的春秋初期,就有邯郸的建制,当时邯郸已是一个人口聚居的城市。战国时作为赵国都城历经158年,秦统一后分别设邯郸县、邯郸郡。当时的邯郸经济昌盛、繁荣发达,与长安、洛阳、开封、成都同称五大都城。独特的自然环境和悠久的历史,使邯郸市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和优美的自然景观。邯郸的自然风光也毫不逊色,绵延起伏的太行山、水势浩渺的京娘湖,这一山一水给这座千年古城添了不少灵秀之气。
邯郸市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早在10300年前新石器早期的磁山先民就在这里繁衍、休养生息。在邯郸悠久历史的进程中,孕育并积淀了深厚的历史文化,这是先人留给我们后代子孙的一笔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绵绵7000余年的历史铸造成了邯郸十大文化脉系。
赵文化
以胡服骑射为代表的赵文化,其基本内涵为开放、进取、包容,展现出赵国在逐鹿中原时所表现出的改革创新精神。她是中华民族古老文化的源头之一,是华夏文化与北方草原游牧文化的交汇、融合和升华的结晶。她丰厚博深、魅力四射、光彩照人,是邯郸地域文化中的代表。
磁山文化
磁山文化是中国新石器时代的考古文化,是中国以粟作农业和定居生活为特点的原始农耕文化的典型代表,表现出人类利用自然、与自然相融合的奋斗精神,因最早发现在武安的磁山遗址而命名。
女娲文化
在涉县的古中皇山上坐落的娲皇宫,传说是华夏始祖女娲氏“炼石补天,抟土造人”的地方。娲皇宫因此而得名。因女娲抟土造人,又是人类的创造者,故被世人尊称为“华夏祖庙”。娲皇宫建造在悬崖峭壁上,阁楼高悬,构造奇巧,被称为河北古建筑十大奇观之一。
曹魏建安文化
位于临漳县西南的古邺城遗址是东汉末年至魏晋时期中国北方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的中心。在东汉末年至隋统一的400年间,为北方著名的古都,曹魏、后赵、冉魏、前燕、东魏、北齐相继在此建都。
北齐石窟文化
以响堂山石窟和娲皇宫石窟为代表的北齐石窟文化,是中国佛教雕刻艺术的宝藏,这里有世界上最大的摩崖刻经群,代表着北朝时期佛教发展的最高成就。
磁州窑文化
磁县、峰峰矿区的西部地区,是绵延的太行山余脉,这里蕴藏着大量的高岭土,是制作陶瓷的天然原料。从北齐时就已开始烧造瓷器,并逐渐形成了漳河流域的观台和滏阳河流域的彭城两大窑场。宋元时期逐渐发展成为北方最大的民间瓷窑,从此薪火相传,绵延千年。
广府太极文化
灿烂的东方文明,孕育了博大精深的太极文化。清朝道光年间,在中国邯郸的永年县广府城,诞生了一代太极宗师杨露禅和武禹襄,使永年县成为中国太极拳两大流派—杨式太极拳和武式太极拳的中兴发祥之地。
气候
邯郸市属典型的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日照充足,雨热同期,干冷同季,随着四季的明显交替,依次呈现春季干旱少雨,夏季炎热多雨,秋季温和凉爽,冬季寒冷干燥。年平均气温14℃,最冷月份(一月)平均气温-2.5℃,极端最低气温-20℃,最热月份(七月)平均气温27℃,极端最高气温42.5℃,全年无霜期200天,年日照2557小时。
地理环境
邯郸市地势自西向东呈阶梯状下降,高差悬殊,地貌类型复杂多样。以京广铁路为界,西部为中、低山丘陵地貌,东部为华北平原。总面积12062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434平方公里,城市建成区面积106平方公里。2008年到2010年邯郸市城镇面貌三年大变样的路线图已确定,届时邯郸将基本形成“城乡容貌整洁、基础设施完善、交通四通八达、生态环境优良、城市亮点突出、百姓生活宜居”的城乡新貌。
邯郸有着独特而灿烂的文化历史,来到邯郸,一定要去体验那千年孕育的文化氛围。
黄梁梦吕仙祠
黄粱梦吕仙祠是河北省著名文物古迹和旅游胜地,系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邯郸市北10公里黄粱梦镇。这一古建筑群占地1.3万平方米,殿宇房舍180余间,是依据唐代沈既济传奇小说《枕中记》而建,欲称卢生庙又称邯郸古观,明汤显祖《临川四梦》之一,始建于北宋初期,是华北地区影响较大的千年古观。景区占地面积14000平方米,现存为明清建筑风格的建筑群。祠院内朱垣掩映,绿树郁葱,碧波荡漾,青烟飘袅,集北方道观之幽静和江南园林之清丽为一身。
永年古城
永年古城位于邯郸市东北20公里永年县广府镇,历代郡,府,州,县驻地.春秋时谓曲梁,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这里还是杨式、武式太极拳的发祥地,保存着杨式太极拳创始人杨露禅、武式太极拳创始人武禹襄的故居。除了太极拳大会,永年洼淀的开发也是吸引游客的新亮点。永年洼淀被认为是继白洋淀、衡水湖之后的华北第三大洼淀。这里浅植稻苇,深种荷藕,不仅鱼虾丰富而且野生鸟类繁多,呈现出“芦苇茂盛、鱼虾共生,碧水风荷、雁戏鸟鸣”的南国水乡景象,被誉为“北国小江南”。
北齐佛教文化体验
南响堂石窟:地处临水镇纸坊村西北,鼓山南麓,滏阳河北岸。石窟始凿于北齐年间,隋唐宋明各代均有续凿。现存16窟,大小佛像4300余尊,其中千佛洞最为壮观,窟内最引人入胜的是顶部的杰作,窟顶微隆,雕莲花和八尊伎乐飞天,堪称时代佳作。并有大量石刻经,是研究佛教、建筑、雕刻、绘画、书法的艺术宝库。
北响堂石窟:坐落在和村东的北鼓山西腰,山下有常乐寺、如来佛立像和宋代砖塔。山上现存石窟9座,其中规模最大、艺术最佳、装饰最华丽的是位于窟群北端的大佛洞,进深13.3米,面宽13米,高11.4米,内为塔形柱式,柱三面设龛,正面龛主尊坐佛连座通高5米,其背光以七条火龙为主体组成,极为罕见,塔柱上部与窟壁共设16个华丽列龛,充分显示了北齐时期高超的雕刻艺术。
娲皇宫:娲皇宫是我国最大、最早的奉祀上古天神女娲氏的古代建筑,是北齐文宣帝高洋往返邺城至晋阳所建的又一离宫。这里相传是“女娲炼石补天,抟土造人”之处,群山叠翠,流水环绕,风景秀丽,为涉县古八景之一,是远近闻名的旅游胜地。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