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头市位于广东省东部,韩江三角洲南端,历来是粤东、赣南、闽西南一带的重要交通枢纽、进出口岸和商品集散地,素有“岭东门户、华南要冲”的美称,粤东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城市,全国最早开放的经济特区,是全国五大经济特区之一和南方重要港口城市,是沿海开放城市和著名侨乡。
历史沿革
汕头市区古为潮汕滨海冲积地。南宋末年,因战乱,闽南的十几万人从莆田移民现潮州府各地。在唐朝后期,北宋期间,南宋末期,元朝后期,明朝中后期的倭寇乱,都有很多福建莆田人迁移到此,移民原因是莆田人口过多和逃避因外军入侵导致的战乱,比如亦思法杭兵乱,南宋末年那一次规模最大。元代光华埠一带已有较大渔村,称厦岭。明初设蓬州守御千户所,嘉靖年间置澄海县时随属澄海。因是沙脊向海伸延,百姓设栅捕鱼,称沙汕头。清康熙年间建沙汕头炮台。雍正年间简称汕头。1860年(咸丰十年)对外开市。革命导师恩格斯曾经就关注过汕头,说汕头是中国当时除已开放的五口通商之外“唯一有一点商业意义的口岸”。
地理人文
濒临南海,自然条件优越。北回归线横贯全境,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
华侨众多,与海外交往密切。独特的人缘、地缘、亲缘优势,使汕头在对外开放方面具有特殊的优越条件和巨大潜力,与世界各国友好交流合作日趋活跃,先后与日本岸和田等国外多个城市缔结为友好城市。
百载商埠,经济外向。汕头于1860年开埠,是近代中国最早对外开放的港口城市之一,商贸历来比较发达。
文化传统独特。潮州话、潮剧、潮乐、潮菜和工夫茶等享誉海内外。
侨乡风情
汕头华侨众多,与海外交往密切,是全国著名侨乡。自唐代就是我国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始发港,也是近代中国最大的移民口岸之一,在海外的华侨、华人和港澳台同胞335万人,归侨、侨眷和港澳台同胞家属200多万人,遍布世界4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海水处就有华侨,有华侨处就有潮人”。
文化艺术
汕头民间工艺美术经过千百年的精炼,融汇中外,推陈出新,自成流派,形成鲜明、浓郁的地方艺术风格。明清是汕头地区民间工艺美术的鼎盛时期,大批工艺美术精品遗存于世,令人拍案叫绝。汕头民间的花灯、嵌瓷、香包、泥塑、剪纸、首饰等,都富有地方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