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州旅游资源丰富,环境优美。全市森林覆盖率60%以上,空气中的负氧离子含量是国家标准的35倍。牯牛降是国家级野生动植物自然保护区,被誉为“华东动植物基因库”;升金湖是亚洲重要湿地自然保护区,有“中国鹤湖”之称。目前,池州已拥有5A级景区1个,杏花村、大王洞等4A级景区6个,大历山、蓬莱溶洞群等3A级景区多处,是一座名符其实的自然生态公园和山水名城。
池州旅游文化厚重,历史悠久。自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设立州府建制以来,池州已有1390年历史,其间人文荟萃,佳话连篇。唐代大诗人李白曾经三上九华、五游秋浦,写下了数十首赞美池州山水的不朽诗篇;晚唐诗人杜牧在任池州刺史时写下的《清明》诗,被后人称作千古绝唱,也使池州杏花村名播青史、蜚声中外;陶渊明、白居易、苏轼、王安石、包拯、文天祥、岳飞、朱熹、陆游、李清照等众多文人雅士也曾徜徉在池州山水之间,留下了数千首脍炙人口的诗作,被称作“千载诗人地”。
以佛教文化为特色的九华山,千百年来,古刹林立,飞阁流丹,寺庙众多,香火鼎盛,高僧辈出,以九华山为代表的佛教文化吸引了海内外大量佛教信众,旅游国际知名度和美誉度不断提升,享有“莲花佛国”之称。
池州,一个修行的城市。
佛教文化
池州佛教文化特色鲜明,源远流长。闻名遐迩的九华山是以悠久的佛教文化和自然景观为特色的山岳型风景区。公元719年,新罗国(今韩国)国王近亲金乔觉(法号地藏)渡海来唐,卓锡九华,苦心修行75载,于99岁圆寂,其生前逝后各种瑞相酷似佛经所载的地藏菩萨,僧众们便认定他是地藏应世,九华山遂被辟为地藏菩萨道场。地藏菩萨立下了“众生度尽,方证菩提;地狱未空,誓不成佛”的宏大誓愿,是大愿菩萨,他能帮助信众实现各种美好的誓愿。其后僧众云集,寺院日增,特别是明清以来,香火之盛甲于天下。
贵池傩
贵池民间素有“无傩不成村”的谚语,几乎清代以前居住于此的家族都有傩事活动。目前,这一活动在贵池东、南部的众多村落以及青阳县的陵阳、杜村等乡较为流行。每年正月十五日,在固定的地点都会举行大型的傩戏演出、祭奠等活动,充分表达了古朴的农民对未来生活的美好祈祷与期待。
文南词
文南词是戏曲剧种,又称文词戏,民国36年(1947),湖北黄梅县盲艺人胡金山流落在原至德县青山梅塘,先是算命糊口,后靠放牛为生,在放牛场上教会了当地一班青年唱文词腔的部分戏文。后江西省杨梓乡金凤业余文词戏剧团胡志远来梅塘传教,首演大型古装文词戏剧目《苏文表借衣》。1958年原至德县青山乡梅塘村正式建立了业余文词戏剧团,上演过《三气周瑜》、《白蛇传》等一批传统文词戏剧目。1959年县剧团戏曲音乐工作者钱艺河,根据青山公社民间艺人刘汝民等人提供,从音乐角度,对“文词”和“南词”进一步挖掘和整理,排演出《烟花女子告状》、《三戏牡丹》传统折子戏参加省、地专业和业余会演。1978年和1982年,排演新创作的小戏《抢木匠》参加省、地会演,获音乐奖和表演奖,并称号剧种为“文南词”。此后,文南词逐渐被情节动人、悠扬悦耳的黄梅戏所替代。
青阳腔
戏曲剧种,被称之为京剧鼻祖,因形成于青阳县而名,又因古时青阳县属池州府,还称“池州调”。青阳腔与徽州腔驰名于明清两代,被誉为“徽池雅调”,成为“天下时尚”的新调。宋代,中国东南沿海一带萌生的南戏,后来形成号称“四大声腔”之海盐腔、余姚腔、弋阳腔和昆腔,先后都在池州流行过,很快与青阳丰富的民歌、九华山佛俗说唱、大型宗教戏剧“目连”(俗‘还愿戏’)等民间艺术融合,约至元代形成青阳腔。青阳腔哺育了第二代走向全国的徽调,也滋养了第三代地方大戏黄梅戏,包括京剧、赣剧、湘剧、川剧等戏曲剧种,都直接或间接地吸收了该唱腔,借鉴其唱法,得到了丰富和发展。
城市印象
池州旅游资源丰富,环境优美。全市森林覆盖率60%以上,空气中的负氧离子含量是国家标准的35倍。牯牛降是国家级野生动植物自然保护区,被誉为“华东动植物基因库”;升金湖是亚洲重要湿地自然保护区,有“中国鹤湖”之称。目前,池州已拥有5A级景区1个,杏花村、大王洞等4A级景区6个,大历山、蓬莱溶洞群等3A级景区多处,是一座名符其实的自然生态公园和山水名城。
池州旅游文化厚重,历史悠久。自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设立州府建制以来,池州已有1390年历史,其间人文荟萃,佳话连篇。唐代大诗人李白曾经三上九华、五游秋浦,写下了数十首赞美池州山水的不朽诗篇;晚唐诗人杜牧在任池州刺史时写下的《清明》诗,被后人称作千古绝唱,也使池州杏花村名播青史、蜚声中外;陶渊明、白居易、苏轼、王安石、包拯、文天祥、岳飞、朱熹、陆游、李清照等众多文人雅士也曾徜徉在池州山水之间,留下了数千首脍炙人口的诗作,被称作“千载诗人地”。
以佛教文化为特色的九华山,千百年来,古刹林立,飞阁流丹,寺庙众多,香火鼎盛,高僧辈出,以九华山为代表的佛教文化吸引了海内外大量佛教信众,旅游国际知名度和美誉度不断提升,享有“莲花佛国”之称。池州,一座修行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