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湖市位于安徽省东南部,地处长江下游南岸,物产丰富,交通便利,经济地理位置优越。1949年4月24日芜湖解放,同年5月10日设立芜湖市,为安徽省省辖市,现下属三县(芜湖、繁昌、南陵),四区(鸠江区、镜湖区、弋江区、三山区)。
芜湖是一座历史古城,公元109年汉武帝刘彻以“地卑蓄水,而生芜藻”因名芜湖。西汉时,始设芜湖县,现在的芜湖市就是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现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芜湖历史文化资源十分丰厚,例如繁昌县“人字洞”,是古人类考古学上的重大发现,发现的远古人类制作的石器、骨器和品种多样的哺乳动物化石、时间断代约在距今200万至250万年之间,把人类在亚洲活动的历史上溯了四五十万年,引起世界瞩目。繁昌柯家村古窑址,繁昌平铺乡“万牛墩”和南陵吴越土墩墓,南陵大工山铜矿遗址,均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气候条件
芜湖市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地势南高北低,地形呈不规则长条状;地貌类型多样,平原丘陵皆备,河湖水网密布。芜湖的气候特点是: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5~16℃,日照时数2000小时左右。最热为7~8月,平均气温超过28℃,极端最高气温接近40℃;最冷为1月,月平均气温仅3℃,曾出现过-10℃的极端最低气温。芜湖降雨充沛,年降雨量1200毫米,但分布不均,主要集中在春季、梅雨季节和初冬。无霜期每年达219~240天。
地形条件
芜湖市东部和北部为冲积平原,间有洼地,有少数丘陵,地势低平,西南高东北低。西部和南部多山地。
河流湖泊
境内有长江、青弋江、裕溪河、花渡河、扁担河、荆山河、黄浒河、倒逆河、漳河、青山河等河流。南塘湖、石板湖、西冲湖、池湖、竹丝湖、龙窝湖等湖泊。
气候
芜湖市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地势南高北低,地形呈不规则长条状;地貌类型多样,平原丘陵皆备,河湖水网密布。芜湖的气候特点是: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5-16℃,日照时数2000小时左右。最热为7-8月,平均气温超过28℃,极端最高气温接近40℃;最冷为1月,月平均气温仅3℃,曾出现过-10℃的极端最低气温。芜湖降雨充沛,年降雨量1200毫米,但分布不均,主要集中在春季、梅雨季节和初冬,无霜期每年达219-240天。
地理环境
芜湖市东部和北部为冲积平原,间有洼地,有少数丘陵,地势低平,西南高东北低。西部和南部多山地,境内有长江、青弋江、裕溪河、花渡河、扁担河、荆山河、黄浒河、倒逆河、漳河、青山河等河流。南塘湖、石板湖、西冲湖、池湖、竹丝湖、龙窝湖等湖泊。
芜湖十景
赭塔晴岚、镜湖细柳、赤铸青锋、玩鞭春色、双江塔影、天门烟浪、西山灵石、马仁云壁、陶辛水韵、褐山揽胜。
特色美食
蟹黄包、耿福兴虾籽面、鸭子、酥烧饼、铜锅藕稀饭、赤豆糊、桂花酒酿元宵、五香螺蛳、小笼渣肉蒸饭
商贸传统
历史上芜湖的农业、手工业、商业颇为发达。南唐时即“楼台森列”,“烟火万家”。南宋以后,特别是到了元朝,芜湖已是一个相当繁荣的市镇,从明代开始,逐渐成为长江下游地区的重要商埠。浆染等手工业已闻名遐迩,明代宋应星所著《天工开物》中就有“织造尚淞江(上海),浆染尚芜湖”之说,形成号称“芜湖巨店”的大型浆染工场[42]。
1876年,中英签订的“烟台条约”将芜湖与浙江的温州等四个城市辟为通商口岸,这个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在给芜湖民族经济带来了巨大冲击并造成畸形发展的同时,也从此打开了芜湖对外开放的大门。1918年芜湖海关进出口货值就达当年全国对外贸易的3.5%,成为长江通商巨埠之一。以芜湖和上海为起讫点的芜申运河,更把芜湖和苏、锡、宁、杭的经济、文化紧密地连在一起。到了清代,芜湖形成了广大的米业市场,与无锡、长沙、九江并称为全国四大米市。芜湖开放通商口岸后,大量西洋商品经过芜湖销往内地,大批外国洋行、公司进入芜湖的同时,先进科学技术的传播,也刺激了芜湖近代工业的发 展。安徽省最早的一批民族工业在芜湖建立。1883年芜湖架设了有线电报线路,为全省第一个使用电报的城市;1897年投产的益新(机磨)米面公司,规模居当时全国同类工厂首位;30年代还曾开通民航,飞上海和武汉两市。步入20世纪后,芜湖工商业发展到百余种,五、六千家,成为安徽现代工业的发祥地,长江流域经济中心之一。
经济实力
2012年我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873.6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3.8%,总量列全省第二位,增速连续三年居全省第一。13.8%的GDP增速,分别高于全国、全省6.0和1.7个百分点。其他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均表现抢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幅高于全国、全省7.3和1.1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增幅高于全国、全省5.0和1.4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高于全国、全省2.4和0.7个百分点;进出口总额增幅高于全国10.5个百分点;财政收入增幅高于全国、全省3.1和0.9个百分点;金融机构贷款余额增幅高于全国、全省5.9和2.2个百分点。截止到2012年底,全市共有3个国家级开发区,11个省级开发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