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芙蓉镇——湖南行 | 分享到: | ||
1天 2014.09.09-2014.09.10 ¥人均0.00元 | ||||
标签: | ![]() |
发表时间:2014-12-12 10:10 | ||
手边巴黎![]() |
浏览 120 | 评论0 | 点赞 27 | 收藏 11 |
下午3点多,从张家界土司城停车场出发,我们去凤凰古城。途中经过永顺县的芙蓉镇。有人讲过,这两地风格差不多,去了凤凰就没必要去芙蓉了,但我们已经到了这里,路过而不进失之交臂,岂不是有点可惜?那就看一下吧。一看之下,没想到这个芙蓉镇还真值得一看!
第1天 2014年 09月 09日 |
游玩景点 : 芙蓉镇 |
其实这个地方本不叫芙蓉镇,它的原名叫“王村”,因在此拍摄电影《芙蓉镇》而名声大噪,人们都不叫它的原名而叫它为芙蓉镇,久而久之,后来索性就把地名改为芙蓉镇了。
芙蓉镇并不是一座普通的小镇,也不全是因为拍了电影而发迹,它位于酉水之滨,是一座具有两千年历史的古镇。秦汉时土王的王都,原为西汉酉阳县治所,五代十国时称溪州,因得酉水舟楫之便,上通川黔,下达洞庭,自古为永顺通商口岸,素有“楚蜀通津”之称。享有酉阳雄镇、湘西“四大名镇”、“小南京”之美誉。
街面上一处老字号前,正在播放《芙蓉镇》电影。
其实,芙蓉镇不仅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千年古镇,也是融自然景色与古朴的民族风情为一体的旅游胜地,又是猛洞河风景区的门户、一个寻幽访古的最佳景点。四周是青山绿水,镇区内是曲折幽深的大街小巷,临水依依的土家吊脚木楼以及青石板铺就的五里长街,处处透析着淳厚古朴的土家族民风民俗,使人流连忘返。
我们进镇参观。
首先来到一个广场上,右侧的舞台上写着“摆手堂”。土家人的“摆手”活动就是固定在“摆手堂”进行的(什么是“摆手”,请见“扩展阅读”)。土家人的创世纪歌谣《摆手歌词》,描写的就是土家人沿着酉水溯流而上,在湘鄂西广大地区开疆拓土、繁衍生息的。
广场上由土家族服务人员领着,一起互动,教游客跳摆手舞。
动作其实挺简单的,跟着他们学学摆手。
都参与进来,体验一下土家族的风俗。
往前走,看见“土王祠”了。
芙蓉镇上还有记载土家族政治军事历史的国家重点保护文物“溪州铜柱”。
公元940年,楚王马希范与溪州刺使彭士愁多年交战媾和,缔结盟约,划疆而治,铸5000斤铜柱为证。据史载:“后晋天福四年(公元939),溪州刺史彭士愁与当时占据湖南的楚王马希范发生溪州之战。彭士愁战败后与马希范议和,把战争的经过和议和的条款,镌刻于铜柱之上。铜柱重五千斤,高丈二尺,入土六心,形为八面,中空,内实钜钱,柱端覆盖铜顶,铭誓状于铜柱之上,立于会溪。
清中叶,柱上铜顶被盗,沉于江心,柱内铜钱亦被人以饴粘钱殆尽。清光绪十一年(公元1885年),永顺府知府张曾扬建亭保护。民国年间亭被毁。铜柱的铜质,精纯光润;八面所镌颜、柳体阴文,虽经千载风雨洗刷,霜雪蚀磨,仍清晰如初。溪州铜柱是研究土家族古代历史的重要文献。土家族视铜柱为神物。
我们看到一座桥,好像这种在桥上有建筑物的都叫“风雨桥”,不知我理解的对不对。
此桥名叫“土王桥”(反正在湘西的旅游景点名叫“土王”的太多了,有没有点个性化的名称啊?)。
桥上有一中年妇女正在纺线。
在桥上见到的这条小河。
向前走,转过一个弯后眼前豁然开朗,我们看到一个美妙的画面!
这里还有“海事处”呢。我就不解,明明是内河吗,何来“海事”?史书记载芙蓉镇“位酉水北面,是酉水的重要码头,通川黔、达鄂泸,舟楫之便,得天独厚”。这反映出芙蓉镇在永顺县乃至湘西一带水路交通方面的重要性。
街道两边的小店大多是传统的老店(即便不是老店也要装出老店来啊)。
这位店主悠闲地边喝茶边看视频。
这个看上去有点年头了,斑驳陆离的墙面,“豆腐作坊”的招牌,上面的五角星……(感兴趣的可以去看一下电影《芙蓉镇》,看电影里是否出现了这座建筑)。
有时候上坡的坡度还是挺陡的。
用青石板铺就的老路,走过了多少代人?
暂无评论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