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href="http://www.pop800.com">在线客服
您的位置:踏浪旅游网 > 旅游游记
  走读嘉兴-:对话乌镇 分享到:
1天 2014.06.19-2014.06.20 人均0.00元
标签: 休闲 文艺 发表时间:2014-11-21 16:04
绿海
浏览 114 | 评论0 | 点赞 32 | 收藏 20

对于许多喜欢游荡的人来说,乌镇会是一个期待,或者一个惊喜。

第1天

2014年 06月 19日

  游玩景点 : 乌镇

老邮局让人浮想联翩

静静停泊在旧日时光中

落日镕金,黄昏乌镇美得醉人.

 

 

 

对于许多喜欢游荡的人来说,乌镇会是一个期待,或者一个惊喜。
    未见时,它是一个梦幻之地。是那种古意宛然,有着古代江南女子柔婉清丽的小镇,适合生长故事,一波三折牵肠挂肚,一杯黄酒唇边沾沾,人已微醺,不由自主地想象丰富起来,以为自己曾是那古色古香里的一个幽幽背影,或是昭明书院朗朗书声里的一缕清音,或者干脆就是夕阳斜晖里在河边浣衣的一个水乡女子。那样的时候,你会感觉亲切,又会感觉恍惚。时光刻度中,光阴乌镇是一颗沧海遗珠,坐在河边的美人靠上,凝望它,你的目光会变得柔软明亮。

    而来到乌镇,没有想到是以这样一种方式走近乌镇。市声烟火的东栅大街我们没有看到,走的是尚未开镇的西栅大街。“空城”的感觉大概让人有些疏离感,但却可以给思想的抚触更大空间。故自始至终,感觉是在与乌镇对话,与乌镇人对话。这对话穿越时空,连结古今,既纵深又现实。说来,乌镇人真的没把我们当游客,而是真真正正地当记者的——他们花三年半时间做的西大街的开发保护,第一次揭开盖头,面对的是全国大小报纸的170多名记者,这些人,都有一双犀利的习惯于发现和质疑的眼睛。所以此次等于是让记者们前来为乌镇打分。此前,他们一直在低调地做着这件事,连当地的媒体没有过报道。

    坐船进到镇上。立在船头,放眼望去,一片灰檐翘瓦,在温和的秋阳中安详宁静,真像是一个而无车马喧的桃花源。进得镇上,静悄悄的西栅大街因了我们的到来多了一些活跃的气息。石桥巷陌,枕河人家,磨得锃亮的石板路,悠长悠长的巷子好像怎么也走不到头。这是一个表情生动的小镇,在以自己特别的遗存向我们传递着这里的子民过往生活的信息。江南的古镇也走过一些,我惊异于乌镇的整齐与规模。沿街都是几乎一模一样的乌棕色的板式门店,我想象着这里是一家家的小作坊,前店后坊,有香气缭绕的酒坊,大坛小坛的三白酒,让不管爱喝酒不爱喝酒的人,都会深深地吸一口,无来由地沉醉;有布坊,乌镇的蓝印花布,是独特的出产,古朴的色调,简单的花式,却有着说不清的美感,晾晒在高大的木架上,招摇在风中,就像光阴旧梦在小镇上一点点洇过;有糕点坊,姑嫂团坐,巧手制作,柔婉的吴语数说着家长里短,是极富情味的画面,路过,请你先尝尝,喜欢,自己亲手来做也行,那里面肯定有许多说不出的滋味。

    运河在镇外缓缓流过,市河在脚下静静流过,光阴长了又短,短了又长,梦在这里静静停泊。1300年,乌镇就这样悠然着,悠然在岁月之外。仿佛时间静止,旧时的一切都不曾改变。徜徉着,在老邮局高高的柜台前,想象它曾传递着乌镇人多少喜乐伤悲,家事牵念;看四人合抱的古老银杏树,寄托着唐朝大将军乌赞的忠魂,也记录着小镇的年轮;在茅盾纪念馆,戴上耳机聆听茅盾,听着乌镇哺育的一代文学巨匠那亲切的乡音,在绿草萋萋的昭明书院,看太子曾经读书的旧地,感受着水气氤氲中的脉脉书香;坐在小桥的石栏杆上,或是门店高高的石阶上,眺望那些浸入河中的水阁,貌似平淡实则幽深的宅院,就不由生出许多的好奇:是什么样的有情岁月保留了乌镇这样一方神奇?那些古旧的屋檐下藏了多少故事传说?它的秀美清雅背后曾有着怎样的旧日繁华?你一直的悠然安闲能否抵挡得了今日喧嚣的冲击?今天,你是中国魅力名镇,明天的明天,我们还能留住这一方可触可感的人间桃源吗?

    带着这些疑惑,在通安客栈宽敞的大堂里,听一身兼六职的镇委书记陈向宏与记者们对话,讲述他们的历史街区保护工程,说他们的保护开发理念,一一解答记者们的好奇和质询。他们的对古镇的开发,是保护性开发,可称高起点高水准。一个“迁”字,有着多少的辛苦与曲折,面对了多少不曾面对过的难题——所有的住户全部搬迁,没有价值的新建筑拆除,老建筑整修,完善基本的生活设施,让将来回迁的居民也可以享受管道煤气、宽带上网、分层供水的便利。他们的理念是:保护,不能以牺牲百姓的生活质量为代价,古镇要成为游客眼中的风景,但不能成为居民的尴尬。将来的乌镇,雨水和污水是分开排的,河边浣衣的风景也许看不见了,但河水却是清冽洁净不被污染的;古建筑上不能安太阳能,摩托车自行车不能开进镇上来,门店经营要有统一规定,以抑制商业行为的泛滥;鼓励老街上的各种店坊再现乡俗民风,小镇人生活的各种细节,民俗文化将让古镇的味道更淳厚也更浓郁;观光游将逐渐变为休闲生态游,人们可以走进小店,亲自制作,亲自烹调,享受小镇人生活的闲适自在……修旧如故,古镇依然是纯真的,原汁原味的。乌镇人要的不是眼前的利益,而是古镇的可持续发展。这样的近景远景让我们打消了心里的担忧和怀疑,为小镇感到幸运和欣慰。

    比起有名的周庄,乌镇人做古镇保护旅游开发的文章晚了十五年,但我们看到了更加理性科学以人为本的保护。正像陈向宏说的,他们不是做得最好的,但却是最认真的,他们希望自己的摸索让别的古镇少走一些弯路。

    离开时,西栅大街的灯火亮了,浆声灯影,繁星点点,乌镇之美更多了一些迷离之意。对于乌镇,我们只是一个匆匆的过客,而乌镇对于我们,却会是一抹鲜亮的记忆。我想,它就是一个清悠淡然的梦,在人们远离之后,会不经意间浮现于忙碌繁杂的日子,按摩一颗疲倦的心灵。 

最新评论

暂无评论内容